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市财政局 > 财政预算

2023年洪江市政府预算公开

发布时间:2023-01-05 08:51 信息来源:洪江市财政局

目  录

第一部分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第二部分 预算草案(附件1)

1、洪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表

2、洪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

3、洪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4、洪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表

5、洪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表

6、洪江市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

7、洪江市一般公共预算对下级转移支付分项目支出表

8、洪江市一般公共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分地区支出表

9、洪江市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10、洪江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表

11、洪江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表

12、洪江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13、洪江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表 

14、洪江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明细表

15、洪江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明细表

16、洪江市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预算情况表

17、洪江市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18、洪江市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表

19、洪江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

20、洪江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21、洪江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22、洪江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

23、洪江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表

24、洪江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表

25、洪江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表

26、洪江市“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三部分 相关说明

附件2:2023年举借债务情况说明

附件3:2023年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附件4:2023年部门预算“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附件5: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附件6:洪江市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

第一部分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洪江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

2022年12月20日在洪江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陈武军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情况。2022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8318万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9928万元,同比增长8.5%;非税收入完成18390万元,同比增长8.5%,非税占比为26.9%。

2.支出情况。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3710万元,同比增长8.2%。支出主要项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201万元,国防支出689万元,公共安全支出8035万元,教育支出6751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50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37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14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621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23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202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302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076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665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402万元,金融支出15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219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775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294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553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474万元。

3.收支平衡情况。地方财政收入6831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0390万元,上年结余63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414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4894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3273万元,收入总计34164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710万元,加上上解支出7665万元,再融资债券还本支出10273万元,支出总计341648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情况。2022年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1133万元,同比下降40.0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40000万元,同比下降39.78%。

2.支出情况。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2077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本级基金收入安排支出3695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安排支出6619万元,专项债券安排支出68505万元。

3.收支平衡情况。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113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619万元,上年结余16805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1700万元,收入总计11625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2077万元,基金上解支出40万元,调出资金4140万元,支出总计 116257万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收入情况。2022年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0994万元。

2.支出情况。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6136万元,其中: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支出612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安排支出12万元。

3.收支平衡情况。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99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万元,上年结余24万元,收入总计1103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136万元,调出资金4894万元,支出总计 11030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46741万元,其中: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35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77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0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42747万元。其中: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150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1007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34万元。收支相抵后,当年社保基金预算收支结余3994万元,年末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5718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券情况

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383680万元,控制在限额以内。其中:一般债券余额174842万元,专项债券余额208838万元,债券期限包括3年、5年、7年、10年、15年等,综合利率约为3.6%。

2022年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4973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30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51700万元,再融资债券10273万元。

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10273万元(全部为一般债券),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10273万元。使用预算资金偿还债券利息1180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利息5514万元,专项债券利息6292万元。

上述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券数据均为预计数,在完成决算编制汇总及与上下级财政结算后,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2年财政工作情况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疫情持续、旱情叠加、土地市场降温等多重因素影响,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深入贯彻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审议意见要求,坚持“两城三区、融合发展”工作思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着力规范财政管理,加大“三保”支出保障力度,切实防范重大风险,真抓实干、砥砺奋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狠抓财源建设,实现财政增收。一是深挖财源潜力。以财源办为抓手,成立税收收入、非税和基金收入、土地出让和耕地指标交易收入3个工作专班,压实部门执收职责。运用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加强收入预期管理、动态监控和结构分析,全面开展欠税清缴专项行动,全年清缴各项税费2600余万元。积极开展税源培植工作,新培植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200-500万元7家。二是支持园区和国投集团做大做强。安排专项债券12000万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6100万元,全力支持高新区发展壮大。园区全年亩均税收达12.2万元/亩,同比增长40%。加大国投集团“三资”注入力度,累计注入“三资”84.82亿元,国投集团资产总额达141.52亿元,获评企业主体信用等级AA,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融资9.54亿元。三是积极盘活“三资”。严格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各项政策规定,全年收回存量资金7225万元;通过分批分步骤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3740.3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994万元。四是大力争资引项。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中央和省预算内基建资金,完成争资引项资金91521.45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18.9%;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1700万元,同比增加3900万元。

2.强化资金保障,夯实民生根基。民生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9%。一是优先保障“三保”。从严控制新增支出,大幅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切实压缩“三公”经费、办公经费、会议培训和政府购买服务等行政开支,2022年市直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安排同比减少899万元,下降12.26%,专项项目经费预算安排同比减少1581万元,下降4.84%,腾出财力用于提高乡镇公用经费、村(社区)干部报酬和落实离任村(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差异化发放政策待遇。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065万元,支持防返贫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和雨露计划等项目,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投入3822万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和种粮补贴政策。投入农业生产发展资金9091万元,支持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冷藏保鲜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全年安排4452 万元用于安江镇下坪村、黔城镇茶溪村、沅河镇沅城村、沙湾乡溪口村和龙船塘乡翁朗溪村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11007万元、城乡低保3793万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1747万元和就业补助1774万元等民生补助资金。四是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卫生健康投入46210万元(其中专项债资金7700万元),支持市人民医院和市第一中医院改扩建(救治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580元提高到6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从年人均79元提高到84元。五是支持教育发展。教育投入67519万元,主要用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7400万元,支持黔阳一中东校区风貌改造、黔阳一中西校区教学楼和科教楼新建、双溪小学和熟坪学校综合楼新建等项目建设。

3.发挥财政职能,服务发展大局。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各类税费减免优惠和留抵退税政策,全年累计减税降费24200万元,留抵退税 6223 万元,为市场主体减负担、添活力。二是推动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资金投入,2022年度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农村千人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和中小学幼儿园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备(雪亮工程)等8件17项省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达到省验收标准。三是保障“两城三区、融合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安江、黔城两地重点项目资金保障,推动稻源路、稻乡路延长线、安江高速出口至两路口提质改造、荷塘路、雪峰大道延长线和黔城古城社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繁荣安江、黔城两个主城区。四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安排3800余万元用于防疫物资采购、疫情防控值守和疫情隔离防控等,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五是优化采购营商环境。 199 家单位全部入驻电子卖场,全年执行政府采购预算 36718  万元,实际采购额 32556  万元,节约率 11.3%。

4.严防债务风险,确保平稳运行。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对我市2022年到期政府性债务规模和结构进行精准测算,通过争取上级再融资债券资金、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和缓释部分隐性债务,逐步缓解了我市到期政府性债务还债压力,确保不爆发政府债务风险。 二是强化政府隐性债务管控。严格落实《洪江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投融资决策委员会职能,精确测算财政承受能力,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债务存量。截至2022年底,全市综合债务率预计165.2%,为黄色风险提示地区。三是管好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加快政府债券资金拨付和使用进度,避免政府债券资金闲置浪费,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同时做好政府债券项目包装和政府债券资金申报工作,确保我市政府债券及时、顺利发行。

5.健全管理体系,提升财政效能。一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平台公司融资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设立乡村振兴、教育发展和交通建设等8个“资金池”,把分散的资金统筹整合起来,推进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发力,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的有效供给和项目落地实施,实现对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的全力保障。二是加强绩效管理。对全市9个单位10个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评价总金额31824万元,比去年增加2000万元。同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据实核减2023年上述项目预算安排金额。三是强化财政评审管理。严格执行财政评审制度,统一规范评审标准和评审程序,全年评审项目211个,送审金额85380万元,审核金额69942万元,审减金额15438万元,审减率18.08%,节支增效成绩显著。四是完善财政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机制。加强数据收集,强化动态管理,全年累计发放民生资金3.9亿元,发放项目109项,发放883批次,受益群众88.26万人次,发放的资金规模和项目数居于全省第二位。五是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开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事项清理行动,重点对109家单位2019年来实施的445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取消35个,压缩12个,节约财政资金873万元。通过规范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我市被财政部连续5年列入全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试点县市。

2022年我市财政运行基本平稳,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可用财力减少。受新冠疫情、减税降费和留抵退税政策、房地产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税收收入保持增长极其困难,土地出让收入更是严重短收。二是刚性支出增大。工资福利性支出持续增长、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逐年增加、各种政策性扶持资金不断增长,收支矛盾尖锐。三是潜在风险突出。历年财政累积的应付未付资金基数较大,国库库款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同时,随着平台公司偿债进入高峰期和专项债务进入还本期,我市政府性债务化解面临着巨大压力,也间接给财政运行带来巨大风险。四是财政管理需提质。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强、预算调整调剂较多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财政基础管理和预算管理还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仍较薄弱,资产管理水平和配置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中央、省、怀化市、洪江市的有关要求,结合财政收支形势,2023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怀化市委、洪江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积极实施财源建设工程,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大力盘活“三资”,兜牢“三保”底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 “两城三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3年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一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坚决贯彻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预算编制原则,以全市收入实际完成情况为基础测算可用财力,根据可用财力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先后序列安排支出预算。严格按《预算法》规定不编制赤字预算。二是零基预算,保障重点。坚决贯彻“零基预算”理念,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从预算源头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腾出财力用于“三保”支出。

根据上述要求,提出如下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计划拟安排73785万元,增长8%,非税占比26.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53922万元,增长8%;非税收入19863万元,增长8%。

2023年地方财政收入7378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7697万元(其中财力性补助收入111914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59071万元,调入资金20564万元,收入总计预计381117万元。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314381万元,支出主要项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611万元;国防支出62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7724万元;教育支出6507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32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21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15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4489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05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670万元;农林水支出5140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8830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13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350万元;金融支出15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205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750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20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29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634万元;预备费3500万元。加上上解支出7665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9071万元,支出总计预计381117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54157万元,上级基金专项收入预计6619万元,收入总计预计6077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60172万元,基金上解支出40万元,调出资金564万元,支出总计预计60776万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拟安排20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预计12万元,收入总计预计2001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12万元,调出资金20000万元,支出总计预计 20012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46487万元,其中: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11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37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44301万元,其中: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328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1018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218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5677万元。

四、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3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2023年我市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财政稳健运行和预算平衡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预算紧平衡”、“财政紧运行”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对此,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人大预算审查意见,坚定信心、担当作为,努力克服困难,确保财政持续稳健运行。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扣收入目标,持续抓好增收提质。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收入目标,扎实做好预算管理,确保收支平稳运行。一是加强税收挖潜增收。坚持应收尽收与政策性减税降费相统一,进一步完善大数据综合治税,加强税源调查分析,加大税收清缴力度,确保各项税收“颗粒归仓”。二是强化收入任务严肃性。着重明确税收、资产、土地等收入任务,强化任务责任,加强任务调度,确保收入目标按期实现。三是大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加强政策研究,压实争资责任,力争在重大项目争取上有所突破,确保向上争资规模不断提高。

(二)坚持过紧日子,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坚持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好日子”。一是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进一步清理经费类专项支出,下调“三公”经费预算,严控预算追加,预算执行除应急救灾以及中央、省市规定的重要支出外,原则上当年不新增增支项目,必须增支项目通过统筹部门专项或以后年度预算安排。二是扎实做好“三保”保障。严格财政支出顺序,工资未及时发放之前其他项目原则上不安排支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三是实施民生政策评估。对国家、省、市出台的民生支出政策,做到“应保必保”;对本级地方出台的民生支出政策,坚持“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相结合,与财力保障水平相匹配的安排原则,通过政策评估等方式确定合理的支出标准与稳定的保障机制,提高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

(三)着力发展后劲,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改革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创新财政职能作为。一是改革园区结算体制。健全与高新区财政结算机制,加大对高新区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与行业税收贡献、专项资金分配与税收提升效果相挂钩的扶持机制,支持高新区招商引资、企业技扩改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进平台公司转型。按照“真转型、求生存、谋发展”目标,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平台公司关系。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对国投集团充分放权,适度监管,并注入优质资产,推动国投集团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人、财、物”高度匹配的市场化经营主体。三是创新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坚持“国有资源资产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三大原则,抓住国家出台一系列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机遇,借助国投集团和高新区两个平台,多渠道、多方式盘活我市闲置的存量资源资产资金,将上级政策性银行的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在我市得以落地兑现。同时,探索建立公物仓,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

(四)注重风险管控,持续加强债务管理。健全财政运行风险系统管控机制,防范风险事件发生。一是统筹加强风险防控。着眼“三保”保障、国库管理、化债安排、新增隐债等风险源头,建立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统一管控各项风险。二是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压实部门债务责任,统筹调度部门及平台公司等债务单位各类资金,盘活存量资产资源,保障年度政府性债务的还本付息资金需求,确保不发生逾期风险。三是严防新增隐债风险。坚持“无来源不预算、无预算不动工”的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原则,通过投融资决策委员会把好项目“入口关”,对没有落实资金来源、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做实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债。同时切实划清政企边界,确保不越债务管控红线。四是加强专项债券管理。推进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重点加强对专项债券对应资产管理、还本付息资金归集和超限期调整使用等方面管理,实现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强化财政管理,持续提升资金效益。强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强预算管理。深入落实零基预算理念,健全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利用预算一体化系统,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和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统分结合的预算分配机制,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内控、绩效、监督等一体化全流程管理。二是加强绩效管理。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以最小化的财政投入实现最优化的社会资源配置。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把严格财政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财政监督,规范财政收支、国库管理、资产债务等财经秩序,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违规发放津贴补贴,严禁铺张浪费,推动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各位代表,2023年,财政部门将继续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听取政协建议,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为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洪江贡献财政力量。

第二部分 预算草案

附件1:预算公开表

附件2:举债情况

附件3:上级转移支付情况

附件4:三公经费情况

附件5:地方债务情况

附件6:洪江市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