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府文件

洪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洪江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19 14:23 信息来源:洪江市政府办公室

洪政办函〔20238

洪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洪江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洪江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洪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419


洪江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做好我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发展变化情况,更新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订)、《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1812号)、《湖南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要求》(湘地灾办发〔202216号)和《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根据2022年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技术成果,我市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等地质灾害类型。因我市主要为山区丘陵地貌,农村切坡建房户数量众多,点多面广,目前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64处,其中主要隐患点16处,威胁4392867人,在册切坡建房户11434户。2022年共接到地质灾害报告3起,事发时间多为主汛期。

(一)灾险多发、多地受灾严重。20226月,我市普降暴雨,尤其是岔头乡、茅渡乡、雪峰镇等乡镇的降雨量最多,其中岔头乡638时至648时降雨量高达200多毫米,居全省之首。全市地质灾害受灾严重,因灾转移16034526人,发生公路滑坡20多处,受灾房屋70多间,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潜在经济损失五千万元以上。成功避让1起滑坡地质灾害,避让人数6人,出动技术人员36批次,72人次。

(二)落实地灾防治“三防+三实”。落实“人防、技防、物防并举,责任实、排查实、宣传实三实并抓”,组织开展汛期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及时排危除险。落实“一案两卡”(即应急预案、防灾责任明白卡、避险明白卡),警示标识和避险明白卡张贴到位。

(三)防治体系与预警信息日趋完善。全市共安装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21处,在线率100%。强降雨期间,值班指挥人员加密对乡镇、片(点)长的直接调度,加强对预警信息和转移指令转发后的执行情况调度,将信息发送至片(点)长及切坡建房户,做到雨下到哪里,预警信息就提前发布到哪里,险情调度就跟踪到哪里。

(四)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基本完成。根据上级部门统一安排,我市完成了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正在有序推进,为地质灾害精准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目标

(一)深入、扎实、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深入推进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实行率100%、风险管控责任落实率100%

(二)加强临坡临沟临崖建房排查,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农村切坡建房风险网络化管控机制,加快推进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排危除险工作,计划2023年排危除险3处,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

(四)值班值守和预警监测全面和全周期覆盖,“群专结合”的值班值守模式得到有效巩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能力明显增强,风险管控体系更加完善。

(五)积极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宣讲和应急避险演练,加强所有在册隐患点受威胁户、临坡切坡建房户和临坡临沟临崖住户的防治知识宣传,全面提升人民群众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三、2023年地质灾害情况分析

(一)形势预测

我市地质环境十分复杂,雨量充沛但不均衡,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近年来,区域性强暴雨频率增加,诱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人为活动过程。许多集镇、村寨房屋依山临坡切坡建设,修路、采矿、开荒等工程活动破坏了原有地质环境平衡,在雨水作用下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降雨趋势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全市降雨量较往年偏少,主汛期为49月,降雨集中在57月,短时和局地强降雨现象仍有所发生,旱涝区域性、阶段性特征明显。

根据全市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分布,结合2023年全市降水趋势预测,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地质灾害相对集中发生在汛期,要加强防范农村切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短时间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在降雨相对减少的冬季,要重点防范各类工程建设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二)洪江市境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发区7个、中易发区6个、低易发区3个

1.黔城东部—双溪东部—土溪—太平中西部一带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地貌,海拔高程600900m不等,相对高差100300m,地形起伏大,山体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坡度一般在30°~40°,局部坡度大于45°,区内构造发育,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比较强烈,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城乡建设。该高易发区面积248.66km2,发育地质灾害点33处,灾害点密度为0.1327/km2,主要分布区域为黔城长坡村—双溪红花村—土溪乡—太平溪一带。

2.江市中部—沅河东北部—岩垅—红岩一带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丘陵地貌,海拔高程200500m不等,相对高差50200m,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切割较强烈,沟谷较发育,坡度在20°~30°,局部坡度大于40°,区内构造发育,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比较强烈,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城乡建设以及矿山开采。该高易发区面积为129.24km2,发育地质灾害点18处,灾害点密度为0.1393/km2,主要分布区域为江市板栗湾村—沅河大坡村—岩垅青树村—红岩茶花村一带。

3.黔城中部—双溪中部一带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丘陵地貌,海拔高程150300m不等,相对高差50100m,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陡,坡度一般在15°20°,局部坡度大于40°,区内构造一般发育,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城市建设以及矿山开采。该高易发区面积为63.57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灾害点密度为0.2517/km2,主要分布区域为黔城小江村—双溪毛田村一带。

4.群峰—雪峰东部—铁山东部一带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地貌,海拔高程6001000m不等,相对高差150400m,地形起伏大,山体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坡度一般为30°~35°,局部坡度大于50°,构造较发育,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等。该高易发区面积为154.08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灾害点密度为0.0778/km2,主要分布区域为群峰—雪峰桐溪村—铁山禾梨坪村一点。

5.熟坪东部—大崇东南部一带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地貌,海拔高程200500m不等,相对高差200500m,地形起伏大,山体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坡度一般为30°~40°,局部坡度大于55°,构造一般发育,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等。该高易发区面积为46.76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灾害点密度为0.0427/km2,主要分布区域为熟坪大坳村—大崇盘龙村一带。

6.托口东南部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海拔高程400700m不等,相对高差50150m,地势起伏较大,山体切割较强烈,沟谷发育,坡度一般为20°~35°,局部坡度大于45°,构造一般发育,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等。该高易发区面积为32.46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灾害点密度为0.0924/km2,主要分布区域为托口竹峰村—裕农村—石桥村一带。

7.洗马西部—洗马南部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地貌,高程海拔400800m不等,相对高差100200m,地形起伏大,山体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坡度一般为30°~40°,局部坡度大于50°,构造一般发育,人口多为集中居住,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一般,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等。该高易发区面积为27.64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灾害点密度为0.0723/km2,主要分布区域为洗马花柳坪村—古楼坪村—铁山溪村一带。

8.沙湾西部—太平东部—龙田中西部—岔头—茅渡—雪峰中西部—硖州东部—大崇西部一带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及丘陵地貌,海拔高程一般300600m,山坡较陡,沟谷较发育,坡度一般为15°~30°,构造一般发育,人口多为集中居住,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为强烈,居住区地势较为平坦,切坡较少;山区多为零散居住,切坡建房活动较为明显。该中易发区面积为399.54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24处,灾害点密度为0.0601/km2,主要分布区域为沙湾升子坪—太平松板村—龙田涝溪村—岔头—茅渡—雪峰永红村—硖州扶车村—大崇赤溪村一带。

9.龙船塘—深渡—熟坪中部—大崇南部一带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地貌,海拔高程400900m不等,相对高差100200m,地形起伏大,山体切割较强烈,沟谷发育,坡度一般为30°~40°,局部坡度大于50°,构造一般发育,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弱,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等。该中易发区面积为253.55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灾害点密度为0.0513/km2,主要分布区域为龙船塘光明村—深渡邓家村—熟坪熟坪村—大崇砂溪村一带。

10.托口西部—江市东南部一带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丘陵为主,海拔高程一般300500m,坡度一般为15°~30°,山坡较陡,河溪及沟谷发育,多呈“V”型谷,构造一般发育,人口多为集中分布,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等。该中易发区面积为173.85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灾害点密度为0.0748/km2,主要分布区域为托口罗岩村—江市翁坡村—黔城高桥溪村一带。

11.湾溪西部—雪峰东部一带以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地貌,海拔高程一般为400900m,坡度一般为20°~35°,山坡较陡,沟谷较发育,构造较发育,人口多为集中居住,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居住区地势较为平坦,切坡较少,山区多为零散居住,切坡建房活动较为明显。该中易发区面积为84.53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灾害点密度为0.0354/km2,主要分布区域为湾溪花树脚村—雪峰界脚村一带。

12.岩垅东部—黔城西部一带以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丘陵为主,海拔高程一般为300600m,坡度一般为15°~30°,山坡较陡,河谷发育,多呈“V”型谷,构造一般发育,人口多集中居住,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居住地区较为平坦,工程切坡比较少。该中易发区面积为74.67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灾害点密度为0.0536/km2,主要分布区域为岩垅力丰村—黔城兰花村一带。

13.塘湾中东部—洗马西北部一带以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地貌为主,海拔高程400800m不等,相对高差100200m,地形起伏大,山体切割较为强烈,沟谷发育,坡度一般为30°~40°,局部大于50°,构造较发育,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为居民切坡建房,道路切坡修路等。该中易发区面积为65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灾害点密度0.123/km2,主要分布区域为塘湾水源村—洗马三角溪村一点。

14.安江—龙田东南部—沙湾西部—熟坪西部北—雪峰东南部—铁山西部—八面山农场一带地质地灾低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及丘陵为主,海拔高程一般300-600m,坡度一般为15°~30°,山坡较陡,河流及沟谷发育,多呈“V”型谷,构造一般发育,人口多集中居住,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居住区地质较为平坦,工程切坡比较少。该低易发区面积为272.2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灾害点密度为0.0183/km2,主要分布区域为安江—龙田胜利村—沙湾平原村—熟坪下山村—雪峰兰冲溪村—铁山高原村—八面山农场一带。

15.湾溪中东部—塘湾西部—洗马中东部一带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地貌为主,海拔高程一般500900m,坡度一般为20°~35°,山坡陡峭,沟谷发育,山体切坡强烈,构造一般发育,人口居住密度小,人类工程活动弱,工程切坡较少。该低易发区面积为102.2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灾害点密度为0.0587/km2,主要分布区域为湾溪云峰村—塘湾中山村—洗马洪家冲村一带。

16.托口—沅河—江市沿河一带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该区域属于河谷侵蚀堆积平原为主,海拔高程一般50200m,坡度一般为10°~20°,地势较为平缓,构造不发育,人口居住密度较大,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工程切坡较少。该低易发区面积为41.24km2,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灾害点密度为0.0484/km2,主要分布区域为托口通州村—沅河沅城村—江市老团村沿河一带。

(三)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动态监测区域

我市现有164处地质灾害防患点,大部分处于不稳定状态,预计规模较大且处于人口密集地区,其中重点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见附件)。重点动态监测区域如下:

1.洗马乡、龙船塘瑶族乡和托口电站库区散迁移民户为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区块,主要灾害类型为滑坡、泥石流。

2.托口电站库区两岸受水长年侵蚀,为滑坡、崩塌易发区和多发区。

3.山体滑坡重点监测区有湾溪乡双江口村河水岭,塘湾镇陈家村羊山田组,龙船塘乡红心村45组,龙船塘社区3组,铁山乡铁山村燕子岩组,雪峰镇大坪社区排形组,黔城镇长坡村1组、山门村8组、严家团村王坪元组,安江镇秀洲村1-4组,大崇乡岩脚村月家组等。

4.径流电站、蓄水电站、乡镇引水渠、农业灌溉渠渗水点为崩塌、滑坡的易发地段。库区蓄水引发的堤岸滑坡。

5.切坡建房山坡坡度大于35°,土层大于2米,人工切坡高度大于2米,山坡肯积水,山坡下的泉水或地下水溢出,山坡土壤含水率大于30%的区域为滑坡易发区和多发区。

6.德坤钒厂白泥洞一带地下采场地面塌陷区域为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7.在建重点工程废碴堆场滑坡隐患。

四、重点防范期

一般主汛期即为重点防范期。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关系极为密切,过度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库区周边的山体、工程施工破坏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的行为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预计我市今年地质灾害易发时段为49月份,其中5月上旬至7月底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五、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监测的范围、内容

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人口密集区切坡临坡建房的各乡镇为本年度重点监测范围。加强地质灾害的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和重点动态监测。

监测主要内容为隐患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对附近居民危害情况等。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市自然资源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落实监测责任,责任落实到人。水利、住建、交通(公路)、教育、移民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及排查。

2.群测群防监测。进一步健全由市人民政府领导,市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和指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乡、村、组为主体的群测群防网络。对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监测责任,安排专人监测,并树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地质灾害发生的先期征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组织群众疏散。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l.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特别是做好人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凡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要坚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监测责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组、群众。

2.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航道、通讯、大型游乐场所及景区客运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主管部门负责监管监测。

六、相关职能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市、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对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根据《洪江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调整组成人员和分工的通知》(洪地灾防办发〔20234号)、《洪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洪江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洪政办发〔20237号)文件要求,各相关单位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排查,落实群测群防工作,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七、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调整洪江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舒朝友任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汪斌、自然资源局局长张军、应急管理局局长向爱明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生态环境局洪江市分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人民武装部军事科、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市八面山农垦场、市雪峰山国有林场、市融媒体中心、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国网洪江市供电公司、中国电信洪江市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洪江市分公司、中国联通洪江市分公司为成员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汛前各相关单位要抓好防灾部署,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推行地质灾害险情通报制度、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督导制度、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监测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制定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与乡镇、乡镇与村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人民群众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的,将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汛期值班,落实规章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安排专人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必须保证全天联络畅通,值班员、监测员要准确掌握各区域的动态变化情况,做好值班记录;要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抓好汛期地灾避险救灾工作,根据各部门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方案,落实防灾责任人及监测预警人员,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并在危险区域设立警示牌,明确预警信号、标志和避灾疏散路线;对群众疏散、转移、避让路线图要公开进行张贴,让受威胁群众家喻户晓,一旦发生险情、灾情,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群众转移,果断避险。坚持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发生灾害后,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及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人员伤亡情况、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等基本情况。如发现有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将按有关规定从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和应急预案演练。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并根据演练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修正预案,确保预案长期可行;要充分利用赶集日、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灾、抢险等知识,通过多次反复宣传地质灾害科普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认识和防灾避险的主动性,实现自觉防灾、主动防灾。

(四)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监管。依法开展矿产资源开采、城镇规划和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防止和杜绝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切实加强城镇、农村居民建房选址的监管工作,相关部门要严格建房审批,各乡镇人民政府及自然资源、住建等职能部门要引导群众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建房。对切坡建房的,要加强检查,一旦发现隐患、险情,要迅速处理。其他因工程建设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附件:全市2023年度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表

全市2023年度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表

序号

隐患点、位置

地灾

种类

规模面积(k㎡或体积(m3)

变形情况及潜在危害

可能

诱发

因素

防治措施及建议

责任人名称

备注

市领导

乡镇领导

村组或隐患点

1

洪江市湾溪乡云峰村河水岭

滑坡

2.25

危及34户108人,农田50亩

搬迁避让群测群防

舒朝友

王安安

杨文宗

杨贤军

2

洪江市黔城镇长坡村1组麻丸脚

滑坡

1.00

危及5户34人

群测群防

舒朝友

李军

李东胜

邓起林

3

洪江市龙船塘乡龙船塘社区3组

滑坡

0.1

危及5户17人,乡道50余米

群测群防

舒朝友

向有岩

肖湘

覃志阳

4

洪江市安江镇秀洲村1-4组

滑坡

6.00

危及10户60间45人

群测群防

舒朝友

向小平

向成林

董明有

5

洪江市龙船塘乡红心村4、5组

滑坡

24.00

危及16户,81人

工程治理、群测群防

舒朝友

向有岩

向志

蒋才球

6

洪江市洗马乡老树溪村11组

滑坡

0.56

危及4户12间10人

搬迁避让、群测群防

舒朝友

熊金华

魏光久

周龙

7

洪江市黔城镇山门新村8组

滑坡

34.2

危及5户18间20人,农田6亩

搬迁避让

舒朝友

李军

瞿太山

唐正江

8

洪江市洗马乡洪家冲村1组

滑坡

0.6

保护人数17 人,财产20万元

群测群防

舒朝友

熊金华

朱刚

易传发

9

洪江市深渡乡上坪村2组

滑坡

0.18

保护人数14 人,财产20万元

群测群防

舒朝友

张春芳

蒋文友

刘云

10

洪江市龙船塘乡龙船塘社区2组

滑坡

0.5

保护人数86 人,财产150万元

工程治理

舒朝友

向有岩

肖湘

谢清华

11

洪江市塘湾镇陈家社区羊山田组

滑坡

1.5

保护人数50 人,财产200万元

群测群防

舒朝友

易获

易凌华

易传锡

12

洪江市黔城镇大马村14组

滑坡

0.312

保护人数45 人,财产60万元

群测群防

舒朝友

李军

韩伟

邓先良

13

洪江市黔城镇高山村1组

滑坡

3.152

保护人数28 人,财产50万元

群测群防

舒朝友

李军

蒋林斌

陈延贵

14

洪江市群峰乡木洒溪村塘几坡

滑坡

0.35

保护人数18 人,财产30万元

群测群防

舒朝友

王勇武

唐铭

廖开顺

15

洪江市群峰乡木洒溪村双二组

滑坡

0.45

保护人数23 人,财产25万元

群测群防

舒朝友

王勇武

唐铭

杨司平

16

洪江市沅河镇黔阳坪社区6组

崩塌

0.6

保护25人,财产35万元

群测群防

舒朝友

赵辉

段再福

曾光荣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