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5 11:34 信息来源:洪江市政府办公室
今年以来,洪江市围绕“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的主题,充分利用“杂交水稻发源地”这一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农耕文化旅游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新格局。9月28日,成功举办了“世界稻都 情醉怀化”第三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向世界发出了“不去远方,就来洪江”热情的旅游邀请。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吸引101.71万人次游客前来驻足体验,实现19549.6万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高达50.24%。今年以来,洪江市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已达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46.91亿元,同比增长14.05%,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我省打造“五张名片”,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贡献洪江力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农耕文化旅游区承载力。立足安江片区文旅资源和农耕文化承载平台建设需要,启动实施以“两馆一校一带一区一廊”为主的54个重点文旅项目,通过“四个到位”,助力项目建设。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建设指挥部,下设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督查问效等13个工作组,各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劲合力。二是制度保障到位。制定出台项目联审、质量安全巡查、资金管理等工作制度及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激励市场主体积极作为。三是责任压实到位。实行“市领导驻点办公”模式,压实发改、财政、住建、自然资源等要素保障部门责任,选派1312名精干人员按AB岗模式常驻安江项目现场,强力推进项目进度,及时解决行政审批、资金、土地等问题。四是调度督导到位。严格落实“137”工作法要求,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督导,开展“红黄蓝旗”评比,发出工作提示函29份、督办函34份、交办函28份,通过预警提示和交办整改,持续保持工作推进力。截至目前,54个重大文旅项目已建成11个,累计完成投资13.6亿元。
二、挖掘资源深厚底蕴,擦亮农耕文化旅游区新名片。立足高庙遗址、安江农校纪念园等资源,搭建远古农耕和杂交水稻文化传承、宣传平台,展现安江农耕文化的魅力。一是挖掘以高庙文化为代表的古老农耕文明。新建高庙遗址博物馆,设计融合白陶凤纹、贝壳等特色文化,以夯土为立面材料,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尽现远古和自然之美。二是挖掘以杂交水稻文化为代表的当代农业传奇。启动实施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以“禾下乘凉、风吹稻浪”为理念,总体空间上取“南北呼应”的轴向布局,构建“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的农耕文化传承脉络,体验“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创新伟力,感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世界情怀。三是挖掘以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典范。启动实施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安农示范基地、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按“一心、两轴、七区”布局,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助力怀化打造“国际种业之都”。通过安江农耕文化的底蕴挖掘,将形成传统与现代结合、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生动体验的特色景区。
三、丰富旅游业态元素,培育农耕文化旅游区增长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致力打造集文化、休闲、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农耕文化旅游区。一是完善业态支撑。实施9个接待住宿项目,建设和提质改造民宿、酒店、宾馆42家;实施白陶岭创意街区、1953记忆街区等重点业态项目66个,完成安塑片区40栋楼共100个街区门面流转招商。二是丰富旅游产品。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推出“怀景怀乡怀味”“黔阳风味”的特色佳肴、风味小吃、土特山货、黔阳药膳等饮食,上架本土文创产品。三是积极引入客流。主动对接全球湘商大会,与广东地区12家研学机构、旅行社签订意向送客协议,预计每年送客10万人次;促成湖南女子学院、怀化学院等院校赴洪开展现场培训教学,争取到怀化市传统龙舟赛、湖南省新闻通联会、中国农民丰收节、高庙学术研讨会等在洪召开。四是强化策划营销。鼓励全民深入洪江打卡、拍摄短视频、撰写推文,参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国·怀化》宣传片拍摄,制作发布《万年农耕山水情、世界稻都幸福城》《安江农耕文化宣传片》,承办“寻找美丽中华”全国乡村定向系列赛、湖南省第五届农耕大赛,2024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点赞中国城”新华网纪录片等走进洪江市,进一步提升我市文旅知名度、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承办本次旅发大会的得与失,紧盯省委、省政府、怀化市委、市政府关于“农耕文化旅游区下一步要聚焦引流、提质、扩容”的指示要求,乘势而上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
洪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