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洪江市大力实施“八大行动” > 区域共进

洪江市区域共进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3-22 10:58 信息来源:洪江市政府办公室

为奋力擦亮“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品牌,坚持以建设“两城两带四板块”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两城辐射带动全市协同发展的能力,形成优势互补、多点支撑的区域格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两城带动、两片协同、三区融合、三农提升”发展目标,激发区域发展潜力活力,全面推进现代化新洪江建设。力争中心城区(黔城镇、安江镇)经济首位度达到35%、常住人口达到14.79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5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速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优势互补性进一步增强。

二、工作任务

(一)强化“两城”带动、“两片”协同、“三区”融合

1.推动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构建以文旅为主导现代种业和水果产业为特色的“一主两特”产业体系,高质量打造旅游“金三角”,推动怀化国家农科园安江核心区、洪江市高新区两大产业平台互补发展,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黔阳古城两大城市旅游载体一体发展。以黔城镇为重点,着力打造“黔阳”牌水果,围绕柑橘主导产业,重点谋划争取洪江市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柑橘)建设、2024年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农科园安江核心区着重围绕雪峰山道地中药材、黔阳牌特色水果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做实柑橘交易中心和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高新区落实“五好”园区要求,大抓招商、大兴产业,围绕生物基新材料、新型显示及电子元器件、临港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围绕要素保障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新增储备土地500亩,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建立招商项目协调机制、投入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围绕区域“主特”产业和产业细分领域,瞄准三类“500”强做好招大引强工作。精心筹办好雪峰山冰雪节、翁朗溪丰收节、长坡村荷花宴、黔阳古城非遗民俗文化节、洪江市半程马拉松等旅游节庆活动,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和新的消费热点,探索发展夜间经济,大力发展体验式、参与式、沉浸式消费。(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高新区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基础设施跨区域互联。配合怀化做好《鹤中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洪江市国土空间规划与安江镇等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衔接。快速推进怀化国家农科园、农耕文化旅游区、安江西互通等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水路、陆路、铁路综合运输作用,形成怀化南部物流集散中心,积极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促进洪江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完成黔城、安江城区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以安江、黔城两镇为中心,加快推进冷链物流等流通体系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仓储物流配送站点建设,重点实施洪江市综合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市发改局、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公共服务跨区域共享。出台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审批服务提速,完成政务服务中心三楼综窗改革,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推行片区管理,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撤办黔城镇土溪、岔头、大崇、红岩中心学校初中部,初中学生分流至城区或城镇周边较大规模初中学校就读;撤办群峰乡、铁山乡中心学校初中部,初中学生分流到雪峰镇中心学校就读;撤办龙船塘瑶族乡中心学校初中部,初中学生分流至深渡苗族乡中心学校就读。着力打造雪峰镇医疗次中心,持续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加强临床专科建设,统筹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着力破除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瓶颈,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设备设施更新,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城区文化体育惠民,加快建设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高庙遗址博物馆,不断完善市图书馆、黔城剧院文化服务功能。(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商务局、市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镡城山水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配置。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完成各银行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普惠金融服务专区,推动银行机构对项目融资的支持。全面开展“烂尾地”盘活工作、积极推进“抵押地”转换工作和城区存量土地的再开发再利用和园区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确保2024年园区闲置低效用地清零,标厂一期闲置厂房实现“腾笼换鸟”。优化“自然资源全要素”供需平台,实现“全景式”看地、“智能式”推地和“淘宝式”选地。鼓励宇昌生物等企业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新建标准厂房,推动振远钒电、德坤钒业、雪峰米业、山农禽业、黔桥水泥等企业闲置用地“二次招商”。(市财税金融事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高新区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四大板块协调发展,补齐区域发展短板

5.加快推进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建设运营。高水平办好第三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实现办会兴城。快速推进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高庙遗址博物馆、安江农校纪念园、沅水风光带、大畲坪记忆街区、隆平大道沉浸式稻香廊道等“两馆一校一带一区一廊”项目建设,落地一批农耕研学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农业科研科普等文旅产品,再次发掘高庙遗址,保护、展示、传承高庙文化,提高安江农校纪念园4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高标准创建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为湖南农耕文化旅游名片。(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安江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精致推进黔阳古城建设运营。推进黔阳古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争取实施黔城古建筑群和芙蓉楼文保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黔阳古城景区提档升级,着力培育“吃、住、行、游、购、娱”等一批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黔阳古城滨江古风夜市,着力盘活古城闲置建筑,招商建设一批精品民宿,形成梯次配置合理、特色主题鲜明的精品民宿集群,推动古城业态步入常态化运营。(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商务局、黔城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7.大力推进托口清江湖旅游发展。依托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有温度、有品质的清江湖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三线三道”品质提升,在高速高铁沿线、河湖岸线、县市干线,布局建设一批凸显山水自然、城乡风情、人文历史的旅游景观,打造一批高品质通道、航道、步道。(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托口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重点推进雪峰山片区区域补短。依托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八面山及苏宝顶,支持山地旅游、清凉经济和医药康养等特色产业,打造国内知名康养目的地。支持雪峰山片区发展油茶、金银花、杂交水稻制种、高山蔬菜等优势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盘活雪峰山森林公园高端民宿,着力打造“安江农耕文化—大崇知青文化—雪峰森林康养”精品旅游路线。进一步加快雪峰山片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发挥“雪峰山药谷”“中国天麻之乡”品牌效应,大力支持雪峰山片区种植天麻、黄精等中药材,推动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基地。同时加快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积极引育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支持雪峰镇建设区域教育、医疗次中心,支持塘湾镇打造县际边界中心镇,通过发展化解雪峰山片区发展落差矛盾。(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市教育局、市卫健局、雪峰片区各乡镇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

9.做好湘西地区开发工作。把握省实施小微产业链三年倍增计划机遇,认真研究省、怀化市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积极谋划湘西地区开发项目,争取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抓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入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安心工程”,完善安置住房管护政策意见,继续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健全房屋管护、搬迁群众增收、安置区管理等长效机制,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跟踪管理,及时掌握移民安置点住户住房安全动态,确保住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市发改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1.积极承接优质公共服务对口帮扶。继续依托省人民医院帮扶市人民医院,加入湖南省前列腺疾病专病联盟;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与湖南省医药学院总医院实施共管共建;骨伤科与怀化市中医医院实施共管共建。寻求优质教育资源对口帮扶,打造各学段品牌学校。积极争取长沙市优质高中、初中、小学对我市各学段学校进行形式多样的对口帮扶。黔阳一中实施高中委托管理,市实验中学、市芙蓉中学(完全中学)实施初中结对帮扶,市芙蓉小学、市安江第二完全小学实施小学网络联校。(市教育局、市卫健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2.全力发展“一主两特”县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一主两特”县域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主要以承办第三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重点推进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建设,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进文旅品牌创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种业产业完成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万亩以上、总产量0.6万吨以上,力争打造1个以上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年内新增制种面积5000亩,力争恢复国家级制种大县;筹备举办国际种业论坛,为打造“国际种业之都”筑牢基础。柑橘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成新改建标准化基地5000亩以上,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库保险设施网络,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创新营销方式,以品改提升品质,强品牌提升价值。(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发改局、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实施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行动。对标省、怀化市方案争创省、怀化市县域经济先进县市,争取安江镇、黔城镇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乡镇,争取托口镇、沅河镇、雪峰镇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快乡镇,力争2024年县域经济考核进入同类县市区前列。(市农业农村局、安江镇人民政府、黔城镇人民政府、托口镇人民政府、沅河镇人民政府、雪峰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4.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配置效率,改善空间功能品质,增强空间治理能力,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需求,塑造多元、开放、高效、优质的“两城(黔城镇、安江镇)两带(沅水主干、雪峰山主脉生态经济文旅带)四板块(安江主城区、黔城主城区、雪峰山、清江湖)”新型区域格局。盘活城区土地和房地产资源,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分类推进中心镇(乡)建设,支持一批工业、农业、商贸、文旅强镇(乡)发展成副中心。完善城区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市发改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15.畅通资源要素流动。积极吸引外出务工人口回流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员5名赴基层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争取怀化市级科技特派员10名和市本级科技特派员97名对辖区194个行政村进行全覆盖。培育壮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探索创新入市交易政策机制,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动产登记。(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落实《洪江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依托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22家中医馆及5家“旗舰中医馆”,利用全市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22家,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旗舰中医馆”为枢纽,村卫生室“中医阁”为基础的中医药服体系,进一步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成岩垅乡中心学校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和芙蓉中学“徐特立”项目。(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健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7.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完善市域路网,加快推进G60邵怀高速公路安江西互通、安江二桥S249连接线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扎实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化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实现3处县级标准化农村供水工程。完善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争取2024年新建5G基站120个、新增千兆端口3000个。(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稻沅水务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加快推进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量达3.52亿斤。继续抓好问题厕所整改,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500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杂交水稻制种级种植、柑橘标准化种植科研、雪峰山小叶黄精种子种苗研究繁育“3个1000亩”示范基地项目,推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8种模式,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倍增。应用积分制、清单制、屋场会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入开展示范创建行动,争创全国美丽宜居村庄1个、省级美丽乡村1个,创建怀化市和美乡镇1个、怀化市和美村庄9个,创建洪江市和美示范村22个、和美示范片20个,同步创建怀化市和洪江市和美团寨100个、怀化市和美庭院1000个,全市和美乡村创建率达95%以上,争取省、怀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县(市)。(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各乡镇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机制

(一)组建工作专班。成立推进区域共进行动工作专班,由市政府办分管副主任任召集人,市发改局主要负责人任副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高新区、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卫健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财税金融事务中心、市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日常协调和调度工作。

(二)压紧压实责任。各牵头责任部门要认真梳理本行动涉及的重点指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联络人员,清单化、项目化调度推进各项任务。各责任部门要配合专班做好向上衔接汇报和对下的调研指导工作,主要负责人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定期调度本部门任务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

(三)强化考核评价。建立行动“三看三评三比”机制,重点聚焦“两城”带动、“两片”协同、“三区”融合、“四大”板块协调发展、湘西地区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等领域,对相关指标数据、项目现场、特色亮点工作进行看、评、比,定期形成专报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并作为相关专项工作考核打分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