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市自然资源局 > 国土业务 > 地质矿产

洪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洪江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21 11:24 信息来源:洪江市自然资源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洪江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洪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7日  


洪江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做好我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发展变化情况,更新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订)、《湖南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要求》(湘地灾办发〔2022〕16号)和《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1.实现年度地灾防治“零伤亡”目标。入汛以来,全市遭遇了强降雨影响,多个乡镇降雨量达到了红色预警级别,致灾风险高。面对强降雨,自然资源部门积极与气象部门会商研判,精准预警,市、乡镇、村组积极应对,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临灾避险转移作为第一防范措施。共安全转移受威胁群众2108户4793人,未发生因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

2.开展避险转移试点,推进全市以村为单位编制避险转移预案,取得可推广的转移经验。在20个乡镇194个行政村、24个社区开展地质灾害转移避险演练。结合省、市、县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实现住户避险转移。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利用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阶段性成果,以村为单位编制转移预案。

3.地灾预警信息发送更加精准。主汛期,市、乡镇两级严格落实24小时“1+2+1”(即1名领导带班、2名行政人员和1名技术人员)值班制度。强降雨期间,各级值班指挥人员加密对乡镇、片(点)长的直接调度,加强对预警信息和转移指令传达乡镇后执行情况的调度,第一时间将最新预警信息通过平台直接传达至各乡镇、片(点)长及切坡建房户,做到雨下到哪里,预警信息就提前发布到哪里,险情调度就跟踪到哪里。

4.开展“631”递进式预警,部署专业监测设备,“人防+技防”水平不断提高。开展递进式预警,落实落细“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半小时再呼应”机制。通过专业监测设备、综合遥感技术和递进式预警,不断强化“技防”支撑。

5.应急避险演练全覆盖。在组织地灾在册隐患点开展避险演练的基础上,根据市防指的安排,将演练范围扩大到所有切坡建房户及临沟、临崖、临坡、临水受地灾威胁的住户。按照“市级部署、乡镇组织、村组落实”的总体要求,以自然院落为单元开展应急避险转移演练,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市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438次,参演人数6472人次。村组干部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提高,广大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6.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防灾能力,促进群众由“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举办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基层骨干以及部分点长共计107人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和业务培训。在“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进行了地质灾害宣传,开展了“9·18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山区”活动,接受群众咨询1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摆放宣传展板10块,悬挂宣传标语横幅10条。

二、202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环境条件

我市地势变化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和岗地分布广,地质构造复杂,红层、老地层等脆弱地质环境区域大,地表风化强烈,风化层厚度大,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频发。目前,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75个,其中数据库在册163个,1:10000地质灾害详查成果拟新增12个。按灾害种类划分:滑坡125个、崩塌9个、地面塌陷9个、泥石流1个、不稳定斜坡31个。按规模大小划分:中型4个、小型171个。按险情等级划分:中风险164个、低风险11个。有中风险以上斜坡(沟谷)单元1122个,其中高风险斜坡单元20个,中风险以上切坡建房户8003户,其中高风险切坡建房户211户。

(二)人类工程活动

大多数村寨房屋依山临坡切坡建设,农村切坡建房现象比较普遍,加之修路、采矿、开荒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破坏了原有地质环境平衡,在雨水作用下极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村切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形势严峻。

(三)降水趋势预测

预计2025年平均气温为18.0℃,较常年偏高0.8℃,属偏高范围。根据气温的变化,预计2025年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季(2024年12月~2025年2月)气温较常年偏高,冷暖起伏大,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主要可能出现时段为2025年1月下旬后期至2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左右。2025年7月中旬至8月有阶段性高温热害天气,极端高温可达40℃。

预计4~9月平均气温24~25℃,偏高1℃左右。降水量北中部900~1000毫米,南部800~900毫米,总体偏少1~2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前涝后旱,降水主要集中在5~7月。

雨水相对集中期在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间易发生短时洪涝、城市渍涝、泥石流等气象灾害。雨季结束期在7月中旬初,雨季结束后,会有轻到中等程度夏秋干旱发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目前正处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上升期,特别是极端高温、强降雨事件更加频繁。预计2025年年内雨雪冰冻、(倒)春寒、五月低温、短时洪涝、高温热害、气象干旱、寒露风等气象灾害均有可能发生,2025年年景总体为正常年景。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全市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分布,结合2025年全市降水趋势预测,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地质灾害相对集中发生在汛期,要加强防范农村切坡建房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10—12月,降雨量逐步减小,地质灾害相对低发,要重点防范各类工程建设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持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坚决防范地质灾害群死群伤、全力避免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二)主要任务

1.做好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项目成果的转化运用,逐步提升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水平和能力,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变化情况。对辖区内地灾隐患点、切坡建房点和风险区人居斜坡(沟谷)单元,按照要求明确责任人,认真制定好具体的防御措施和管控对策。

2.持续开展临坡临沟临崖建房调查,积极探索农村切坡建房风险网格化管控机制,形成符合我市实情的经验模式,为切坡建房“消除存量、管好现状、减少增量”提供经验指导。

3.实施洪江市地质灾害“递进式”气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升级市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系统;建立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临灾警报模型。

4.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加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网的应用;开展好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仪器运维工作;进一步优化多要素因子致灾模型研究运用,预警预报更加精准、应急指挥更加迅捷科学,地灾风险管控体系更加完善。

5.大力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宣讲和应急避险演练。要覆盖所有在册隐患点受威胁户、中风险以上斜坡单元、切坡建房户和临坡临沟临崖临水住户,全面提升人民群众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6.强化科技攻关,加强防治装备建设,扩大宣传培训范围,推广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能力。

7.探索地质灾害“点面双控”体系建设,明确地质灾害风险双控职责分工,完善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制度机制,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

四、2025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一)重点防范期

根据202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4—9月我市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为重点防范期,需紧盯雨水集中的关键时段,注意防范极端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天气过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连续3日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会明显增加,且具有较强的群发性,应予以高度关注。

(二)重点防范区域

地质灾害隐患点、中高风险斜坡(沟谷)单元和中高风险切坡建房户为本年度重点监测范围。加强地质灾害的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和重点动态监测。我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大部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中重点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见附件),重点动态监测区域如下:

1.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黔城东部—双溪东部—土溪—太平中西部一带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江市中部—沅河东北部—岩垅—红岩一带、黔城中部—双溪中部一带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群峰—雪峰东部—铁山东部一带、熟坪东部—大崇东南部一带、托口东南部、洗马西部—洗马南部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沙湾西部—太平东部—龙田中西部—岔头—茅渡—雪峰中西部—硖州东部—大崇西部一带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龙船塘—深渡—熟坪中部—大崇南部一带、托口西部—江市东南部一带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湾溪西部—雪峰东部一带、岩垅东部——黔城西部一带、塘湾中东部—洗马西北部一带以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等区域。

2.各乡镇按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项目划定的中风险及以上等级的区域。

3.托口电站库区散迁移民户为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区块,主要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

4.托口电站库区两岸受水长年侵蚀、深渡-龙船塘公路和安茅等公路沿线,为滑坡、崩塌易发区和多发区。

5.山体滑坡重点监测区有湾溪乡双江口村河水岭,湾溪乡云峰村八王田组,塘湾镇陈家村羊山田组,洗马乡甘田冲村9组,龙船塘乡红心村4、5组和龙船塘社区3组,雪峰镇大坪社区排形组,黔城镇长坡村1组、山门村8组、严家团村王坪元组、株山村9组郑家园,安江镇秀洲村1—4组、扶车村栗山坡组等。

6.径流电站、蓄水电站、乡镇引水渠、农业灌溉渠等渗水点为崩塌、滑坡的易发地段,库区蓄水引发的堤岸滑坡。

7.切坡建房山坡坡度大于35°,土层厚度大于2米,人工切坡高度大于2米,山坡下的泉水或地下水溢出,山坡土壤含水率大于30%的区域为滑坡易发区和多发区。

8.德坤钒厂白栗洞一带地下采场地面塌陷区域为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9.在建重点工程废渣堆场存在滑坡隐患,已销号尾矿库。

10.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

(三)重点防范对象、内容

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内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村切坡建房户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全面加强极端强降雨新增隐患点、临坡临沟临崖临水住户、交通干线、水利水电工程、在建工程、旅游景区、矿业活动区等。

监测主要内容为隐患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对附近居民危害情况等。

(四)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自然资源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地质灾害等隐患点进行巡查,落实监测责任,责任落实到人。水利、住建、交通(公路)、教育、文旅、移民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及排查。

2.群测群防监测

进一步健全由市人民政府领导,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和指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乡、村、组为主体的群测群防网络。对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1:10000地质灾害详查成果拟新增12处)、中高风险斜坡单元、中高风险切坡建房户等落实监测责任,安排专人监测,并竖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地质灾害发生的先期征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组织群众疏散。

3.监测设备

通过专业监测设备、综合遥感技术和递进式预警,不断强化“技防”支撑。

(五)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特别是做好人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凡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要坚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监测责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组、群众。

2.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航道、通讯、大型游乐场所及景区客运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主管部门负责监管监测。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治机制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领导和管控机制,提升政府组织指挥能力,进一步压实党政“一把手”作为防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健全乡、村、点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片(点)长工作机制,网格化防范地质灾害,激发基层前哨防灾潜力,充实群测群防体系力量,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最后一个人”的问题;交通、水利、住建、农业农村、文旅、教育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要积极协助各地做好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及时提供应急技术支撑服务。工程建设项目要加强在建工地和基坑、高陡边坡风险管控,项目业主和承建单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工程项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二)明晰任务分工,全面夯实防灾责任

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原则和防治片(点)长工作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压实相关防治人员的责任。

洪江市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舒朝友任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汪斌、自然资源局局长张军、应急管理局局长向爱明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市生态环境局洪江市分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民政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人民武装部军事科、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市八面山农垦场、市雪峰山国有林场、市融媒体中心、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国网洪江市供电公司、中国电信洪江市分公司、中国移动洪江市分公司、中国联通洪江市分公司为成员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洪江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分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任务,抓好防灾部署,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推行地质灾害险情通报制度、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督导制度、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监测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市雪峰山国有林场)和市八面山农垦场要制定以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到单位、到人。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人民群众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的,将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动态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管控,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动态更新隐患点台账,及时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农村切坡建房数据库,进一步摸底排查农村切坡建房数据,制定切坡建房风险管控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切坡建房和村民建房安全选址管理,有效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将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项目成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转化运用,进一步摸清我市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动态调整补录新增隐患点,分类分级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从源头提高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掌控能力。

(四)做好协调联动,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人员、队伍、物资、经费、装备等保障,及时修订发布本行政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避险预案并因地制宜开展避险演练。要盯紧看牢重点时段、重大隐患和重点地区以及切坡建房、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风险隐患,一旦出现灾情险情,乡镇、村组等基层组织和责任单位要第一时间开展先期处置,紧急转移所有受威胁人员。

(五)优化监测预警,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市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水利、气象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完善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建立完善雨情、水情、灾情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预警系统,推动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预报工作。要充分结合已开展的监测预警工作及已建成的群测群防体系,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等分类分级监测,推广应用普适型监测仪器装备,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和预警响应,提高监测覆盖面、精准度、时效性,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手段和效果。

(六)强化宣传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的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微信、QQ、微博、短视频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积极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预防、治理、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知识。要及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基础知识及防灾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综合能力。

(七)加强政策支持,有效提升防治能力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所需车辆,组织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为群测群防员配备必要工具,按照规定落实群测群防员补助,提高群测群防员的工作积极性。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全年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度;在主汛期、台风、持续降雨、冰冻雨雪天气等重点时段,实行双人双岗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要按有关要求,落实好值班场所和相关设施,保障值班人员就餐和休息等实际问题,并统筹安排好节假日和工作日晚班值班人员补休等工作。

(八)严格监督考核,保证防治工作质量

各乡镇要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强化隐患点有效管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隐患存量,控制隐患增量,降低隐患风险,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率指标。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奖惩制度,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按规定给予奖励,对防灾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重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附件:

全市2025年度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表

序号

隐患点、位置

地灾

种类

规模面积(km²或体积(m³)

变形情况及

潜在危害

可能

诱发

因素

防治措施

及建议

责任人名称

备注

市级联乡领导 乡镇领导 村组或隐患点

1

洪江市湾溪乡云峰村河水岭

滑坡

2.25

危及34户108人,农田50亩

搬迁避让群测群防

李安生

王安安

杨文宗

杨贤军

2

洪江市洗马乡甘田冲村9组

滑坡

0.5

危及6户26人,财产100万元。

群测群防

周雄伟

易彦铭

易声东

易贤君

3

洪江市黔城镇株山村9组

滑坡

0.8

危及4户24人,财产150万元。

群测群防

谢景良

邓元文

易炜

谢忠平

谢永健

4

洪江市湾溪乡云峰村八王田组

滑坡

0.9

危及4户22人,财产80万元。

群测群防

李安生

王安安

杨友贤

杨茂贤

5

洪江市龙船塘乡龙船塘社区3组

滑坡

0.1

危及5户17人,乡道50余米

群测群防

杨英勇

杨阳

覃志阳

杨梅英

6

洪江市安江镇秀洲村1-4组

滑坡

6.00

危及10户60间45人

群测群防

向胜科

廖辉

刘勇

向小平

董明有

向长清

7

洪江市龙船塘乡红心村4、5组

滑坡

24.00

危及16户,81人

工程治理、群测群防

杨英勇

杨阳

蒋君

蒋志朝

8

洪江市洗马乡洪家冲村1组

滑坡

0.6

保护人数17 人,财产20万元

群测群防

周雄伟

朱刚

易传发

易延钢

9

洪江市深渡乡上坪村2组

滑坡

0.18

保护人数14 人,财产20万元

群测群防

佘国平

朱辞虹

蒋文友

唐斌

10

洪江市龙船塘乡龙船塘社区2组

滑坡

0.5

保护人数86 人,财产150万元

工程治理、群测群防

杨英勇

杨阳

谢清华

段济

11

洪江市塘湾镇陈家社区羊山田组

滑坡

1.5

保护人数50 人,财产200万元

群测群防

周成

易获

易思国

易传锡

12

洪江市黔城镇大马村14组

滑坡

0.312

保护人数45 人,财产60万元

群测群防

谢景良

邓元文

邱铃

廖美琼

邓先良

13

洪江市黔城镇高山村1组

滑坡

3.152

保护人数28 人,财产50万元

群测群防

谢景良

邓元文

黄鋆

陈军

陈延贵

14

洪江市群峰乡龙山田村下同心组桐木冲滑坡

滑坡

0.972

10户15间房屋24人潜在损失50万元

群测群防

李志斌

王勇武

易连爱

杨锡福

15

洪江市沅河镇黔阳坪社区6组

滑坡

0.6

保护25人,财产35万元

群测群防

袁宾

段再福

曾光荣

邓元香

16

洪江市安江镇扶车村栗山坡组

滑坡

0.7

危及4户25人,财产100万元。

群测群防

向胜科

廖辉

刘勇

向小平

傅丽龙

丁昌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