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市统计局 > 统计信息

回顾2014展望2015 ――洪江市工业生产情况简析

发布时间:2015-04-20 10:31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一、2014年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运行总体保持良好增势

1、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4.97%;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9.5%。

2、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030 万元,同比增长65.8%,企业亏损情况也有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3964万元,同比下降6.3%。

3、工业结构调整逐步加快。2014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重工业和轻工业产值分别为19.69亿元和6.28亿元,分别增长4.7%和18.8%。重工业比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75.8%,比去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传统四大产业电力、纺织、冶金、建材完成工业总产值29.8亿元,同比下降8.2%,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42%,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个百分点。新兴四大产业医药、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竹木加工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46.5%,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个百分点,工业产业结构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

(二)工业投资有所回落

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7.94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16亿元,同比增长33.1%。全市17个重点工业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其中托口水电站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完成全部移民搬迁工作,蓄水至250高程,建成投产发电,完成投资80340万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总投资15亿元的苏宝顶风电场项目,完成投资65280万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设及升压站建设,40台机组并网发电;总投资5225万元的港翔通程加气砼砌块生产线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5325万元,已完成投资计划,目前厂房已经建成;港翔管桩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8200万元,厂房建设已完成;总投资5700万元的安全薯业红薯粉丝生产线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5700万元,厂房建成3栋已投入使用,淀粉生产线、粉丝粉皮生产线已正式投入使用,生产用水配套设施建设已完成,厂区绿化建设已完成;千年湘西年产5000吨白酒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3010万元,环保站、灌装车间已建成,酿造生产车间、综合楼已完成地基建设,职工宿舍楼建至一层;总投资9800万元的雪峰米业优质大米生产线,目前已完成投资9800万元,厂房已基本建成;总投资2000万元的12万吨无抗饲料生产线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投资2100万元,生产车间、成品与原材料车间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总投资8000万元的年产40万套竹工艺品生产线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目前已经完成项目一期建设,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总投资7200万元的年产6000立方米零甲醛曲型竹装饰材生产项目,已完成总投资计划,目前部分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工作进入试生产。总投资3000万元的年产20万吨优质山泉水生产线项目,2014年已完成全部投资计划,厂房建设基本完工,预计4月可投产运行;年产10万吨石英砂生产线项目,2014年全年完成投资2000万元,已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目前完成项目场地平整及采矿证办理;休闲食品加工生产线项目、钢结构生产线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正在开展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电子产品生产线项目,目前已完成规划选址、环评、可研编制及审批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及土地报批等工作,预计近期可开工建设。

(三)工业招商实现持续增长

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招商引资23.05亿元,同比增长0.78%。成功引进了年产20万吨优质山泉水生产线项目、株山工业园钢结构生产项目、果蔬产品生产线项目、植物、中草药提取项目,杨晨电子产品生产线项目、干混砂浆项目、旭丰竹业竹工艺品生产项目、菊源矿业等企业,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四)园区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2014年,园区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54平方公里。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21.42亿元,同比增长6.43%;工业增加值完成6.85亿元,同比增长7.2%;规模工业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6.53%;上缴税金0.52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亿元。新增联翼生物、酱香和2家规模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部分企业成本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导致无法启动生产。如:振远钒电和德坤钒公司针对当前市场价格积极采取了更新生产工艺的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但在技改完成后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挫,已跌至6万多元/吨,企业一时无法启动生产。

2、工业投资增长压力加大。2014年我市工业投资出现同比下降的趋势,部分工业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直接影响到了我市工业投资增长。一是新开工的大项目少于往年。二是往年基数较大,投资额较大的安江电站和托口电站,已基本建成。三是受资金短缺的影响。安全薯业由于缺少资金,厂区办公楼等设施仍未动工,影响了项目投资进度。四是项目入统审核进一步规范,影响部分手续不全的项目难以入统。

3、人才及劳动力短缺制约部分企业无法开足马力生产。近年来,我市纺织、机械、建材、竹木加工等行业一直以来受到劳动力短缺的影响,而当前企业效益的下滑进一步加快了企业人员的流失,特别是熟练工及技工的流失十分严重。

4、园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且储备土地少,加上报批程序繁琐给项目推进带来了较大困难同时受制于资金瓶颈制约,部分项目推进较为缓慢。

5、因园区产业定位的问题,一些工业项目(如精细化工等)还迟迟难选址落户。

三、2015年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继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抓好千年湘西年产5000吨白酒生产线、红薯系列产品深加工建设项目、木本油料及生态休闲食品产业化建设项目、华能湖南苏宝顶风电场项目等重点项目的续建工作,促使尽快完成建设,投产运行。二是抓好新建工业项目,特别是要确保工业集中区有12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要把加快新建项目达产达标作为保工业增长的突破口,细化措施,强化服务,全力推进。确保新建项目早日开工,特别是要为新建项目的立项、环评、征拆、土地报批、生产许可证的审批等做好保障。三是加强项目帮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梳理汇总,找出问题症结,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全市工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2、努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及土地成本上升较快,一是我们将积极与金融部门加强联系,帮助企业与项目业主获得金融部门支持,减少民间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二是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召开企业招聘会,积极协调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同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帮助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减免土地征用和使用过程中市本级产生的费用,使工业项目落户及开工建设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惠政策。

3、强化经济运行调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综合协调。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加强微观经济运行主体服务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各种经济运行调控体系,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预警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二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突出重点,认真落实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加大各项工作协调力度,制定有效调控措施,并加以贯彻落实;三是认真抓好重点工业建设和技改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按期竣工投产。对区域内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提高优质高效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重点项目和技改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按期竣工投产,实现工业经济年度增量发展目标。

4、强化招商引资。把引进投资大、效益高、绿色环保的项目企业为主攻方向,把选商、招大、引强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引进一批绿色环保、投资强度高、产业效益好、财政贡献大的企业落户我市。坚持把“一把手”招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洽谈、亲自协调重点项目的机制。积极运用各种招商平台,组建成立工业招商专门队伍,着力在亲情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敲门招商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5、以工业集中区倍增计划为契机,着力抓好园区建设。一是要抓好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到2015年完成绕城路的扩建,双溪产业园片区道路的硬化、绿化、亮化,着力改善园区面貌、塑造和提升园区形象,增强园区环境竞争力。二是要抓好园区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实现集中区内的企业尽快能够运行投产。三是要抓工业用地的储备,争取我市工业集中区常年保持工业储备用地500亩,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内新项目的落户。四是要抓园区标准厂房及公租房建设的工作,力争2015年标准厂房建成6万平方米,公租房建成200套,让企业职工享受到园区公租房提供的便捷与舒适,为企业留住人才,消除企业后顾之忧。五是搭建好三大平台——投融资平台、中小企业孵化平台、科技研发平台。

6、强化服务。一是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现状、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二是积极抓好国家、省、市已出台优惠政策的解读运用,传递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宣传创新观念和先进管理经验等,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全局,提高企业驾驭市场、应对挑战的能力。三是强化资金服务,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体系建设。四是强化工业人才保障。要积极培育人才市场,为人才要素的合理流动搭建平台。要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加大投入,推进工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教育和培训,抓好工业人才队伍培养基地建设,并以企业为依托,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实习、培训基地,重点培养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使院校毕业生成为我市工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五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服务意识,继续落实干部联系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发展资金,加强技改创新。鼓励干部多下基层,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扎扎实实为企业做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