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2 02:29 信息来源:
△来源:视觉中国
洪江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雪峰山脉腹地,境内山峰林立,年平均气温12.7摄氏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植被带谱垂直变化明显,为中药材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辖区内盛产黄精、天麻、七叶一枝花、白及、百合、山银花等多种名贵中药材。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物因素,近年来,洪江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响应湖南省提出的"打造中药材千亿产业"和怀化市提出的"打造百亿中医药产业"发展目标,瞄准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和现代化精深加工和品牌化市场经营,中药材产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万余亩,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公司18家、专业合作社38家,中药材加工企业10家,2019年中药材产业总产值预计达20亿元。洪江市已先后获评"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国家"黄精标准化建设"项目县和"天麻传统产区县"。
精准定位,凝心聚力打造品牌化经营
洪江市产业园区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根据各乡镇地域特征、土壤属性、气候条件,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质量同步并进,致力于规模标准化基地建设。组织农业、科技等相关业务部门充分结合各自职能,编写了《洪江市中药材栽培技术指南》,对广大种植户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引导药农科学规范种植中药材。同时,为提升产业质量,建立规模化作业,洪江市积极推进加强与省内外专家和科研院所合作,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医药学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导专家组,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7名,实现专家对企业、基地、种植大户的生产指导全覆盖。基地建设正在持续稳步推进中,目前,全市已有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8个。
产业基地在促进规模中药材栽培的同时,更意识到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更要有良好的加工工业。2016年以来,我市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场地16处,实现了产地办初加工的产业布局,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精深加工。洪江市积极培育扶持一批本土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及合作社,成功引进新汇制药、湖南大森、博世康、同仁堂等多家企业投资建厂或建基地。其中,由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黄精标准化项目,投资上亿元建成占地100亩的"怀化林泉药业中药材加工基地",建成万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180亩育苗基地。
在规模标准化种植基地与精深加工相结合的基础上,洪江市中医药产业看中了品牌市场,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品牌化市场经营。成立中药材协会,实现中药材种植和销售从分散化走向组织化、体系化,先后在邵东廉桥、安徽亳州等全国知名中药材交易市场,设立宣传窗口,搭建销售平台,目前正在积极组织申报"黔阳黄精""黔阳天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此外,洪江市依托电商平台,不断完善中药材销售网络,全市已累计建有中药材电商平台23家,引导全市18个专业合作社、107户种植大户与26家制药企业签订了产销合同。种出来、加工好之后,又解决了卖的问题。
提升高层建设加强基础,形成良好的保障规划体系
作为特色产业,洪江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和打造,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核定人员编制10名,具体负责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管理的日常工作。为洪江市中医药产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同时,洪江市制定出台了《洪江市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完善《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并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定进了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又出台《洪江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奖补方案》,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全市中药材规模集约种植、新办加工企业、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项目引进等进行奖补,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重点扶持,引导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合理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大力支持下,自2016年起,每年新增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万亩以上。
目前洪江市中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各部门已经能够密切配合,充分发挥"1+1>2"的组合优势,不断提升产值。几年来先后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改善规模种植基地的道路交通及水利设施。同时,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扶持,通过银行信贷支持、政府贴息等方式发放中药材产业贷款30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大户发展的资金问题,让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
产业振兴助力脱贫,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及社会效益
洪江市特色中医药产业基地的建立,一方面也是洪江市创新扶贫模式的体现。洪江市政府致力于创新帮扶模式,引导医药企业设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8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依托本土中药材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增收。在建设的同时积极进行宣传组织贫困户参与,并广泛发动力量,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大力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积极参与种植中药材。2017年以来,分别在16个贫困村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1700余亩,实现收益上千万元,有力帮助了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出列。3年来,通过全市中药材产业助力精准扶贫,先后帮扶雪峰山片区贫困户685户2146人实现稳定脱贫。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实习生史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