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市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洪江市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1-03 14:51 信息来源:洪江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落实“五新四城”战略,紧紧围绕“锚定新目标奋战招商年展现新作为”目标,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奋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争资引项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共获得上级资金项目40个,累计获得资金12.9亿元。其中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9个7800万元,2024年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14个1.98亿元,2024发行专项债项目16个9.15亿元,2024年超长期国债项目1个9581万元。

(二)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实行“日调度、周汇总、月排名、季讲评、年考核”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工作台账,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确保项目按时落地投产运营。截至目前,省重点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34.2亿元,完成投资14.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5.2%;怀化市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72.62亿元,完成投资36.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5.20%;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大唐华银洪江市龙船塘风电场等2个“十大”项目完成投资15.0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4.6%。

(三)强化改革创新职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起草撰写了《洪江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送审稿)》,提出了2024年“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内容,指导编制“十五五”规划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的编制工作。二是根据《洪江市实施“八大行动”总体方案》,牵头开展改革攻坚、区域共进、产业培塑行动,成立了对应工作专班,制定了相应行动方案。细化分解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利用清单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管理模式,紧紧围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大力推行紧抓“快干”、真抓“实干”、精抓“细干”的工作举措,明确了15项重点改革任务、35项具体改革事项,确保“八大行动”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坚持产业转型推动,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制定落实《2024年洪江市“4+N”现代化产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先进制造业、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商贸物流业及文化旅游业等4大产业发展,洪江市肩负新定位新使命,坚决扛起杂交水稻发源地责任担当,奋力向世界递上农耕文化旅游名片,将农耕文化名片打造作为怀化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工程,将“一粒种子 改变世界”做成怀化城市名片,洪江市接待国内游客500万人次、增长10.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91亿元,同比增长14.05%。4大产业及9条产业链共计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84.6亿元,投产运营项目14个,年度到位资金38.34亿元;共实施产业链重点支撑项目33个,总投资32.92亿元,已完成年度投资29.32亿元。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

我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一是打造极简审批。推进证照分离落实告知承诺。完成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或优化服务。二是实行“阳光审批”,主动公开行政审批信息。及时、准确公开行政审批的受理、进展情况和结果等。利用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共办理项目279项,投资额1726709.14万元。其中:审批核准类147项,投资843679.58万元;备案类132项,投资883029.56万元。

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各成员单位共录入行政处罚1002余条,行政许可13279条,存续企业信息6345条,信用承诺10589条,行政五类管理信息588条,在信用中国(怀化)网站完成新闻稿件30余篇,开展“6.14”信用记录大型宣传活动,统筹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六)强化项目管理效能,保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为进一步提升履职水平,我局公共工程建设事务中心开展改革,由其专责负责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为政府投资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基础支撑。今年以来,公建中心共承建项目有6大类24个,其中公建中心作为业主单位的项目10个,委托代管项目14个。截至目前,洪江市实验中学公共厕所项目、洪江市芙蓉小学运动场改造项目、洪江市沅水干流重要河段治理工程沙湾乡岸坡整治工程增补工程已基本完工。洪江市塘湾镇中心学校运动场提质改造项目、洪江市雪峰镇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教师用房、教室等修缮建设项目、安江龙田中心学校食堂、熟坪乡中心学校室外配套设施改造项目正在施工。

(七)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强化粮食储备物资保障

一是筑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根基。认真履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职责,制定印发了《洪江市2024年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方案》,有效发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切实加强对粮食储备承储企业安全责任的督促和指导,实现库区仓房内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强粮情监控,确保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随时满足应急保供需求。二是积极推进粮库仓储项目建设。谋划申报了洪江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库区储备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总投资1970万元,用地面积47亩,拟申报超长期国债资金853.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116.5万元。该项目已报送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三是强化送粮补贴惠农扶持力度。为更好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本地农民种粮收益稳定,对我市签订政府储备订单协议的售粮者额外增加收购补贴,补贴标准为预测市场价格的5%,推动惠农惠粮政策落到实处。四是持续提升粮食监管工作效能。严格落实粮食购销定期巡查制度,深入组织开展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频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建立整改台账,形成整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完成时限,切实抓好问题整改,持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保障粮食安全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稳定。

(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保障民生实事全面落实

一是主动维护民生价格权益,有序推进价格改革。着力清理规范各类收费清单,依法按程序发布《洪江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2024年版)》《洪江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2024年版)》《洪江市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2024年版)》;常态化开展价格调研工作,协同各部门对中小学规范教育收费、旅游景区门票、物业收费、污水处理收费等进行了全面调研;严格遵循政府定价目录及相关规定开展了停车场审批备案工作,经市成本调查队出具的成本监审报告及召开集体审议会议、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已有17个停车场完成备案。二是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为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建立了搬迁后扶衔接、结对、监管、考核等多项工作机制,通过点亮万家灯火、春风行动、省际劳务协作平台,广泛开展“311”服务,引导搬迁脱贫劳动力借助“湘就业”等网络招聘平台进行线上求职。并充分利用就业车间,专业合作社,园区企业等作为稳就业平台,对就业不稳定人员进行常态化的动态管理服务,确保了就业稳定。2024年1-9月以来,已培训劳动力201人,共落实就业人数272人,引导转移省外就业141人、省内县外就业70人,县内就业61人,自主创业47人。其中,本地扶贫车间就业7人,公益性岗位就业7人,以工代赈岗位12人。实现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家庭就业率100%。对我市4个易迁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金额11万元,项目正在推进中。三是持续深入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积极开展人防知识进学校系列活动,在洪江市实验中学等学校组织开展“5·12”防空抗震减灾疏散演练;结合“4·17”国家安全日、“5·12”防空抗震减灾日、“11.1”防空警报试鸣日等节点组织开展应急知识暨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

(九)夯实党管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办理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指示。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各支部的党员政治理论素养。二是深入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机关支部、国储库支部、退休支部共计召开党总支委员会13次,下属支部支委会33次、支部党员大会11次、上党课2次,组织主题党日活动10次。三是持续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按照上级要求进行民主测评,2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培训,1名新调入同志正在进行党员转正程序。四是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专项工作。着力在筑牢机关党建基础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召开四次党纪学习教育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警示教育等,坚持逐章逐条学,坚持以案促学,强化解读培训,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努力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组织退休支部、机关支部、国储库支委班子成员定期开展党务知识学习,对党建工作薄弱点进行巩固强化。

二、存在的问题

2024年以来,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项目谋划结构不优。投资结构有待优化。民间投资项目少,规模小,部分单位申报项目对上级政策研究不透彻;二是基础支撑存在薄弱。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缺。重点产业项目虽不少,但项目高附加值、辐射效应明显的项目较少,质量不高。三是要素保障存在制约。部分项目受资金、用地、拆迁问题影响,导致建设进程缓慢,影响了项目的按期开工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