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5:01 信息来源:洪江市岔头乡政府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岔头乡极为不易、极具考验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抓“旅发大会”发展机遇,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紧抓重点项目保障,全力做好“旅发大会”工作
为切实支持好第三届怀化市旅发大会的胜利召开,岔头乡党委政府闻讯而动,以保障重点项目推进为抓手,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保障、攻坚克难,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保障任务。第一时间全面打响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攻坚战、持久战,全面推动高庙遗址博物馆周边、安岔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农村面貌提升改造。
一是全面完成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高庙遗址博物馆、移民路扩宽、竹山园码头、高庙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安岔路三级公路、吊索桥、陶艺馆、博物馆停车场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累计完成征地98.65亩,流转租地73亩,房屋拆迁64户,迁坟56冢;全力化解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截至旅发大会结束我乡共接待群众来访35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7%,其中多数涉及征地拆迁工作,矛盾的及时化解有力有效地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二是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全力以赴迎旅发大会,高标准打造高庙遗址博物馆周围景区环境,岔头乡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岩里、竹山园村等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采取“点、线、面”全维度整治手段,全面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对安岔公路沿线、高庙遗址博物馆周边、高庙遗址保护核心区域、生态护坡、码头等重点位置进行常态化环境整治,打造沿路优美风景线,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环境。2024年以来,累计发动1000余人次参与,约整治人居环境489100平方米,共拆除废弃房屋31栋,拆除旱厕16处,改厕114户,拆除废弃猪牛栏22处,拆除钢架棚11处,整理乱堆乱放230处,累计坎青除草19公里,清理沟渠与河岸线5000余米,清理垃圾焚烧痕迹41处等;栽种绿化柚子树苗2900余棵、萝卜菜56亩、白菜4200株;新设立垃圾分类亭7处、砌挡土墙36立方、安装防护栏3000米、铺设砾石1330平方;清理白色垃圾和建筑垃圾、淤泥、藤蔓、沙石约1660吨/1340车次(含南骏车、拖拉机)。
(二)锚定“三农”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推动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坚持高质量推进以冰糖柚、纽荷尔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截至目前我乡现有优质冰糖柚4500余亩、纽荷尔2000余亩、黄桃、香酥梨等特色水果2500余亩、中药材种植2200余亩、山核桃4500余亩,杂交水稻制种245.33余亩,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切实扛牢粮食安全责任,2024年共播种水稻10800亩,总产达536.31万公斤,种植旱粮作物4700亩,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8.2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105户。二是切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山塘清淤31座,项目总额62万元,开工建设禾梨坳、消水垅、竹塘冲三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总额约600万;开工建设水屋溪山洪沟治理,项目总额约1000万;完成繁溪供水工程。竹山园、岩里美丽乡村项目已开工建设。新改建公路里程7.2公里(其中安岔路6公里,移民路1.2公里),修复抢通道路约10公里,其中抢通水毁塌方100多处。三是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抓住项目建设契机,通过以工代赈方式,鼓励吸纳群众参与高庙遗址博物馆、高庙码头等建设项目中;鼓励村集体通过出租房屋以及土地入股形式实现产业利润分红,截至目前已实现投资性收益约17万元,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四是积极申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全年申报乡村振兴项目5个共计116万元,即鸡公坡油茶抚育项目60亩3万元、羊坡村油茶抚育项目80亩4万元、大沅村油茶抚育项目100亩5万元、陶家村核桃产业路硬化3500平方米42万元、岔头乡恢复小水源蓄水能力奖补项目62万元。五是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鼓励干部职工全体招商、发动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做好现有企业的扩大投资。持续抓好湘商回归工作,开展好返乡创业专项行动,做好返乡创业人员的摸底,返乡创业重点招引库和返乡创业项目库。引进竹制品加工厂,投资500万。围绕怀化旅游“金三角”建设和承办第三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进行招商引资。完成大沙坪大畲坪稻源北路业态招商1个,即高庙玉石精品馆于9月开张营业。
(三)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全力推动落实民生实事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民政救济作用,截至目前,2024年共发放农村低保救助金92.81万元,特困基本生活费65.71万元,照料费21.1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8.4万元,事实孤儿救助金4.74万元,高龄补贴12.5万元,各项救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开展丰富文体活动。岔头乡配合开展了“凤起高庙 龙腾五溪”2024年怀化市传统龙舟赛、九九重阳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送戏下乡,累计服务人次达1.7万,进一步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三是全面推动卫生健康。截至目前,完成两癌筛查237人,新增奖扶对象139人、特扶对象2人,发放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780元,特扶金11.67万元,奖扶金364.89万元。2024年完成优生健康检查14对;完成产筛30对;完成计生特殊家庭春节、端午节等节日走访慰问工作,已走访慰问71人次,发放慰问金19000元;完成对计生特扶家庭3人,6人次住院护理补助资料审核及申报工作,发放护理补助金7500元。四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确实家庭困难的群众做到应纳尽纳,截至目前今年共新纳入监测户3户8人,消除风险2户6人。推动落实“一户一画像”,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如低保提标、申请临时性救助、物资资助等。五是规范推进补助资金发放。全年帮助104户监测户、脱贫户申请庭院经济;发放雨露计划资金126人次18.9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贴息58笔253.8万元;完成改厕96户、危房改造3户。
(四)筑牢安全底线,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严管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截至目前今年排查隐患125处,整改125处,发现重大隐患17处,已整改16处,1处正在积极协调处置资金,做到防患于未然;持续开展交通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今年开展交通委托执法和行政执法139起,罚款2000元。二是全力做好抗洪抢险与森林防灭火工作。面对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岔头乡党委发动岔头乡全体干部职工共50余人,积极动员基层党员,全部奔赴到各个村共同坚守抗汛一线,开展抗汛抢险工作,形成了坚实的抗汛力量;投入巡查抢险人员125人,抢险救援车辆60辆,机械设备12台次,抢险物资砂石料120方,编织带3000个,矿泉水60件,转移172户557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我乡争取中央资金40万元用于林业站房屋装修及配备相关防灭火物资器材,预计分2024年,2025年两个年度实施完毕,进一步加强我乡防灭火能力建设。三是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力做好信访舆情化解工作,抓实乡、村两级党组织责任,突出矛盾排查化解,对重点人员和重点群体进行“一对一管控”,确保“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2024年以来,截至目前我乡共接待群众来访22批35人次,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群众满意率达97%,成功化解进京信访3次、赴省信访3次,信访途径来信来访信访件4件,全力解决了怀邵衡铁路水尾段、竹山园淹没区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吸毒人员动态管理台账,定期保持联系,严格落实社区康戒人员定期尿检制度,对在册吸毒人员进行毛发检测。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在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岔头乡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农村集体规模很小,发展面临较多困难,特色经济发展不明显;二是农文旅产业发展较薄弱,产业融合水平有待提高,村民“吃旅游饭”的思想不高。三是信访工作压力大,涉及到竹山园淹没区的历史遗留问题,群众信访工作处理难度大。
三、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5年是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定“五新四城”战略,积极融入“两城带动、两片协同、三区融合、‘三农’提升”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奋力擦亮“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品牌,扛起杂交水稻发源地和高庙遗址所在地的责任担当,打造文旅宜居的特色乡村。
(一)全力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切实实现经济效益转换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旅发大会”后半篇文章,充分抓住农耕文化名片以及旅发大会影响的机遇,依托高庙遗址资源,精准业态布局,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民宿、研学、特色餐饮等产业,进一步提升高庙文化影响力,形成岔头特色文旅品牌,把旅发大会的文化影响转变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二)主动谋划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紧抓旅游发展机遇加快岔头特色农产品牌建设,进一步打开销售渠道。引导村集体进行土地流转,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扩大千亩油茶、优质冰糖柚、黄桃、香酥梨等特色水果产业规模,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积极谋划开展湘商回归。立足岔头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产业链短板弱项,找准招商重点和方向,与乡贤保持常态化联系,充分利用节假日动员在外优秀企业家返乡投资兴业,加强对返乡创业的人员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意识,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做好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充分发掘本乡企业潜力,不断摸家底、挖潜力、优服务,做好做强企业发展。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上下功夫,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做到应纳尽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现有产业的同时围绕我乡重点项目建设,发掘高庙文化价值,打造适宜岔头新气象的新产业,拓展延伸乡村产业链,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径,增加群众收入。二是民生保障落实落地。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的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工作,加大对全乡社会保障人员的综合保障力度,积极推进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扩面征缴,提升全乡幸福指数。三是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高标准抓好高庙遗址、高庙遗址博物馆及周边人居环境整治,利用农业产业化的模式来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农业产业与人居环境的有机融合发展,打造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美丽乡村新风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四)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力保障社会稳定
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道路交通、烟花爆竹、校园安全、食品安全、消防等重点领域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跟进督办,确保安全隐患整治到位,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守牢安全底线。二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以更加广泛的形式宣传动员,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治理,着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畅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以贴近群众、接地气的优势,落实“四方会诊、三级化解”机制,通过走访入户、上门服务、结对宣传等形式,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四、相关建议
一是继续加大对我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我乡陶家村、水尾村、羊坡村、大沅村、大年溪等村的农村公路夏季滑坡塌方比较严重且尚有60余公里村组公路未硬化,恳请相关部门能予以项目及资金上的倾斜支持。
二是继续加大对我乡人才技术的支持力度。通过技能下乡、培训会等形式,组织技术能手、专家上门服务,传授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销售技术等,例如我乡种植的冰糖柚、纽荷尔、黄桃、香酥梨等特色水果的农户亟需相关种植技术、销售技能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乡农产品经济效益和产业规模。
三是将岔头集镇水厂(含高庙景区)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岔头乡集镇水厂于2013年开始运营,为岔头乡集镇、竹山园村、岩里村、繁溪村等部分组约1200户供水,至今已有十年,供水管线老化严重,破损严重。高庙博物馆建成后,市里安排接通集镇水厂暂时供水作为过渡,因此集镇百姓供水出现了困难,不能满足百姓生活用水需求。考虑到百姓现实需求,以及高庙博物馆发展文旅产业对水质的要求,恳请市委、市政府考虑将岔头乡集镇(含高庙景区)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