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1 13:40 信息来源:洪江市新闻网
2021年是我市落实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拉开建设现代化新洪江战役的序幕之年。“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按下我市工业发展“快进键”,推动我市工业发展驶向快车道,实现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是实现现代化新洪江目标的关键。
一、我市工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上下紧扣“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发展为主抓手,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招商引资等措施,工业经济得以较好地发展。5年来,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7%,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规模工业企业达57家。园区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20年技工贸收入73亿元,2019年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但与周边县市区比较、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的短板,发展道路任重道远。
1、园区聚集力不强。一是落户企业不多。我市工业园区从2013年开始建设,2019年成功申报省高新区,3.2平方公里内园区新落户的规模工业企业仅9家,加上原存量企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5家。作为工业发展的先导区,园区的聚集力不够。二是园区企业支持力不强。园区规模企业总产值不到10亿元,不仅数量少且规模较小,新入园的规模以上企业,处在成长阶段,电子企业基本没有税收,园区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不强,对财税贡献不足。三是园区承载力不强。我市园区发展因地理空间的制约,园区布局分散,调区扩园的征拆及水、电、路、网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加之财政投入有限,可承接落户项目的储备用地不足。
2、产业结构不优。从我市规模工业产值占比看,水、电产业占比达到50%以上,制造业占比过少,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新兴制造业占比更少,工业结构较单一,难以形成新的增量。
3、企业竞争力不大。从企业规模上看,57家规模企业年均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没有;1-10亿元只有5个。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且仍处于产业低端环节。
4、企业科技水平低。从企业科技含量上看,企业的产品多为简单的粗加工、浅加工,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研发资金的投入不多,企业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链条短,缺乏竞争力。
二、推动我市工业发展的建议
1、加大招商。围绕我市柑桔、竹木、中药材等资源优势开展资源招商;围绕装配式建筑、农产品(中药材)加工、石化物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链,开展产业链招商。创新招商方式,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形成百花齐放的招商氛围。建立领导带头、部门参与、社会支持招商机制和重大项目跟踪制,形成招商合力高位推动招商。
2、园区提质。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统筹园区调区扩园工作。加快创新园区体制和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园区赋权指导目录》,加快园区赋权改革,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创新园区管理和运营,建立园区科学考核体系,加快园区投融资体制创新,加快创建特色产业园区。
3、补链强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石化物流及生物医药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节约、快捷、方便的物流服务。加快编制完成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坚持一个产业链一个规划、一个专班、一套政策措施,系统抓好产业链培育和工作推进。坚持重点突破,加快培育一批“链主”型企业。
4、培育龙头。开展“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着力培育规模工业企业。实施重点制造业企业成长工程,对现有规模以上制造业重点企业进行帮扶,建立“一企一策”,引导支持企业围绕技改扩规、协作联合、技术创新加快发展。
5、强化保障。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加快完善工业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强化工业项目用地保障,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的倾斜,依法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强化金融及财政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加大资本引导力度,发挥社会资本对企业投资的牵引作用,加强政银担企合作,加快担保和信贷审批速度。
6、优化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的要求,建立工业项目落地和涉企审批事项全程帮办、代办机制,落实项目审批“容缺机制”,为重大工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同一监管事项禁止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强化作风纪律监督,依法依规严厉查处办事服务中索拿卡要、设租寻租、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强化服务保障,建立重点工业企业调度会商机制,开展一对一企业现场调度。
发言人工作单位及职务:四维混凝土预拌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界别:经济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