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洪江市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7-08 09:35 信息来源:洪江市民政局

2025年,洪江市民政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聚焦“七大攻坚”和民政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抓好四个体系建设,推动两个重点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奋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聚焦老有所养,全力推进养老服务高速发展。一是完善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2025年重点将熟坪乡敬老院提质改造为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通过规委会审议、财评;建设黔城、江市、大崇、熟坪4个老年助餐点,正在抓紧施工中;将“湘中源”老年公寓提质打造为社会福利中心,按最新要求正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二是全面推进“康养之都”建设。推进“文化+养老”,重点打造黔阳古城孝亲敬老社区,文化广场、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点正在加速施工;推进“生态、旅居+养老”,正积极筹备实施清江湖旅居养老和雪峰山山地养老项目。三是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强养老机构、涉老资金监管,结合集中整治工作,排查发现问题9个,已全部整改到位;进一步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常态化抓好消防、食品安全,不断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

2、聚焦难有所帮,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一是强化政策“引擎”驱动。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保障机制,2025年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40元/月、485元/月,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962元/月、631元/月,按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465.43万元,保障困难群众7.01万人次。二是强化协同“齿轮”驱动。健全完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三级体系,联动教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创新“救助+慈善”衔接模式,广泛开展慈善助学、慈善助困等活动11场次。三是强化数字“引擎”驱动。构建“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精准识别机制,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每月比对20类数据,精准锁定潜在救助对象;发动258名乡镇民政员、社工、村干部组成“流动排查队”,开展“敲门行动”,2025年以来主动发现并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1454人次,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3、聚焦共治共享,加速推进各项社会事务发展。一是加强殡葬事务管理。重点加强对黔城殡仪馆的监督管理,协助进行殡葬服务项目核价并规范公示;结合“一市两城”,加速安江殡葬设施项目建设,一期(公益性骨灰堂)、二期(集中治丧场所)已完成施工和监理公开招投标。二是加强地名区划管理。积极做好路牌更新、维护工作,积极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加强对传统古村落的关注与保护。三是加强婚姻登记事务管理。积极开展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深入推进婚育登记“一件事一次办”,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全面加强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四是加强残疾人“两补”和流浪救助管理,按照100元/月标准按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4人次,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行动,发放防暑药品、物资等价值1万余元。

4、聚焦群众期盼,努力提升我市民政服务水平。一是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2025年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1700元/月、1200元/月,按时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69.12万元、孤儿助学金3万元。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系列宣传活动20余场,加强对留守、困境、流动儿童的关爱帮扶1100余人次。二是提升慈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积极开展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助困活动,加强受灾群众关爱帮扶,2025年以来,发放各类慈善款物43.5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700余人次。三是提升社工服务水平。依托20个乡镇社工站,全面加强督导、培训,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低保核查、“一老一小”关爱帮扶等系列活动170余场,协助属地政府加强基层事务管理,切实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四是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水平。规范做好全市173家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大力开展僵尸社会组织清理,依法予以撤销登记9家。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推进养老事业实现新突破。一是高质高效完成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主要抓好熟坪敬老院提质改造项目和老年助餐点项目建设,争取按时完工验收。二是重点抓好特色养老项目建设。主要抓好清江湖旅居养老项目和雪峰山清凉经济暨山地康养项目建设,完成黔阳古城孝老敬亲社区项目建设。三是抓好“湘中源”老年公寓提质改造打造社会福利中心(暨失能失智照护中心)项目建设。四是抓好现有3家公办养老机构及各养老站点的运营管理,确保机构安全稳定、服务优质,老人吃住安心、幸福舒适。

2、推进社会救助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深入推进“精准救助”“温情救助”建设。结合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对象和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动态监测,做好实时动态管理、动态调整,确保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管理规范、发放及时。三是不断推动“资金+物资+服务”的多元化救助方式发展,积极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四是开展城乡低保对象补差救助工作。选定两个乡镇先行开展城乡低保对象实施补差救助试点工作,之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低保对象实施补差救助工作。

3、推进各项事务确立新规范。一是加强现有殡葬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协助指导黔城殡仪馆实现正常运营;同时,重点抓好安江殡葬设施项目(一期、二期项目),7月份实现开工,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管理,积极打击非法社会组织,认真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理工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三是加强地名区划管理和残疾人“两补”规范发放工作。四是积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寻亲返乡工作,做好“寒冬送温暖”系列工作。

4、推进民政服务得到新提升。一是加强民政窗口管理。积极做好婚姻登记窗口服务和政务中心民政领域政务公开工作。二是加强民政服务机构管理。全面加强养老、流浪救助等民政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民政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为契机,不断提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神,积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