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5 11:41 信息来源:洪江市人民政府
HJDR—2015—00001
洪政发〔2015〕4号
洪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洪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洪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已经2015年3月5日第四届市人民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洪江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5日
洪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4〕24号)精神,在总结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养老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
坚持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巩固和拓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强化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更好地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具有本市户籍,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均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四、基金筹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应当按规定逐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14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全市依据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标准。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资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我市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三)政府补贴。
1.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①参保人选择年缴纳100元、200元档次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30元;②选择年缴纳300元、400元档次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40元;③选择年缴纳500元及以上档次的,补贴标准每人每年60元。除上级财政补贴部分外,其余部分由市财政补贴。
2.对特别困难群体参保给予补助。缴费困难对象凭《低保证》、《残疾人证》、《农村五保供养证》办理政府代缴手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等缴费困难群体,市人民政府代其缴纳全部每年最低缴费档次的养老保险费;对缴费困难群体中的低保户、轻度残疾人员,市人民政府按每人每年40元的标准代其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低保户中的轻度残疾政府不重复代缴,低保户以每年市民政局3月底核定人数为准。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计息。
参保人不得退保或提前支取个人账户储存额。参保人员中断缴费的,其个人账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保留,并不间断计息。
六、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在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基础上,省人民政府依照国家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全省基础养老金标准。鼓励参保人长期缴费,参保人缴费累计超过15年的,每增加1年缴费,其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1元(不含补缴年限),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七、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从符合领取条件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补缴年限,政府不给予缴费补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因各种原因中断缴费或隔年补缴的,中断期间及补缴年限不享受政府的缴费补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待遇领取人员自死亡次月起停止发放养老金,其直系亲属应当在其死亡后的1个月内,到所在乡镇劳动保障站办理待遇停发手续,未及时办理待遇停发手续而多领取的养老保险待遇要及时退回。
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养老保险待遇,每年对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乡镇劳动保障站要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开展资格认证中,应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对于重复领取、骗取、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的应及时追回。
八、转移接续
(一)省内转移。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因户籍迁移,需在省内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个人账户资金,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由省在年内统一进行结算。
(二)跨省转移。需跨省转移的,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九、制度衔接
(一)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与居民社保制度。已按规定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不含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在当地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时,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按规定参保,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时,同时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保障待遇和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衔接,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基金管理和运营
市财政局和市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全省统一确定的金融机构设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独立核算,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分账管理,个人账户基金不得用于发放基础养老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个人账户基金省级集中管理制度,当年筹集的个人账户基金收入支付当年个人账户支出后,不得用于其他支出或与其他资金混账管理,要按规定的期限结算上解。个人账户基金上解前,市财政局和市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对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负责。上解的个人账户基金纳入省级财政专户管理,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
财政补助资金要采取“先行预拔,据实结算,差额多退少补”的办法,按年进行结算。
十一、基金监督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按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市财政、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由有关部门按国家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要建立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对基金管理过程加强监督,做到基金管理公开透明。
十二、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市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按规定妥善保存。要按内部控制要求,配齐配足各岗位所需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管理、缴费申报管理、基金征缴、个人账户建账与管理、待遇核定与发放、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档案管理、统计分析,指导乡镇劳动保障站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业务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各乡镇要明确1名以上工作人员为工作专干,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并保证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工作经费。乡镇经办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接续等初审,组织本乡镇待遇领取资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采集、录入、核对、上报有关信息和情况,对村(居)民委员会协办员进行业务培训。
村(居)民委员会、社区要明确1名人员为联络员,协助乡镇经办人员办理业务。要建立工作经费与服务人群、工作质量挂钩的“以奖代补”机制,纳入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考核,村(居)民委员会、社区联络员具体负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待遇申领、关系转移接续等各业务环节所需材料的收集与上报,开展政策宣传和适龄人员参保动员,提醒参保人员按时缴费,进行死亡申报、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有关情况摸底调查等信息采集、公示工作。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原则,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其纳入“金保工程”建设,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得擅自开发、使用其他信息管理系统,也不得擅自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修改。要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乡镇、社区实时联网,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到行政村。要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十三、明确工作职责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与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的工作,注意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经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十四、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后,如国家、省和怀化市出台新的有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国家、省和怀化市相关规定执行。
![]() |
洪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3月5日印发 |